皮革行业制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出台,运输环节豁免
国家政策为皮革废弃物“变废为宝”开辟通道,2025年起含铬皮革废碎料运输环节获得豁免,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5年版)》,对含铬皮革废碎料的管理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新政策明确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所有含铬皮革废碎料的运输均可得到豁免,只要符合《含铬皮革废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运输工具要求。
01 政策突破
这项政策变化在之前豁免处置、利用以及“点对点”定向利用等环节的基础上,将占比最大的蓝湿革废碎料运输环节列入豁免范围。
根据新规,含铬皮革废碎料豁免内容为不按危险废物进行运输、利用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
不含鞣制工段修边、削匀过程产生的革屑和边角料的含铬皮革废碎料,其填埋处置过程也不按危险废物管理。
02 政策背景
含铬皮革废料的主要成分包括胶原蛋白(约占总重量的95%)和氧化铬(约占总重量的2%-4%)。
这些成分是生产工业明胶、工业蛋白、含铬蛋白复鞣剂、再生革、植绒粉等产品的绝佳原料,而“铬”可被回用于含铬复鞣剂,重新用于制革生产。
2021年3月,中国皮革协会组织全行业启动“突危工程”,委托石碧院士科研团队开展含铬皮革废料危废特性研究及其运输与资源化利用的风险评估工作。
研究成果为推进《含铬皮革废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的编制和审批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也为本次政策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03 地方行动
河北省于2018年就开展了皮革行业固体废物污染专项治理。
重点地区如辛集、无极、枣强、南宫、肃宁、蠡县、阳原等地,开展先进适用技术资源化利用含铬皮革废碎料、含铬污泥的试点。
近期,河北省生态环境部门还针对雄安新区、辛集等产业集聚区启动了固体废物全面排查行动,着力构建全链条环境监管体系。
04 实施意义
新政策的实施,打通了含铬皮革废碎料在运输,小皮件、再生革和静电植绒生产,以及通过“点对点”定向利用方式生产工业明胶、工业蛋白等产品的通道。
有利于制革行业合理合规处置利用危险废物,助力皮革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皮革协会表示,将联合全行业持续推进“突危工程”,重点推进含铬皮革废碎料“点对点”定向利用项目的实施,力争进一步突破危废桎梏。
随着2025年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实施,皮革行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将迎来新局面。
政策调整打通了运输通道,使含铬皮革废碎料能够顺利进入资源化利用工厂。
预计未来我国每年产生的含铬皮革废料全部进行资源化利用后,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皮革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本文由DeepSeek生成,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